为什么古人“不刷牙”,也能牙齿倍儿棒?
时间:2020-12-03 10:51
“百物养生,莫先口齿。” (《直指方》记载) 牙膏、牙刷、牙线、漱口水、洗牙、冷光美白,当代人口腔护理的方式太多了。想想也知道,古人是不可能睡前来个牙贴的。那么问题来了,古人是如何护理牙齿的呢?

简单粗暴却有效的“刷牙”方式——漱、嚼、抠、擦
早在《礼记》中就有“虚口”这么一说。虚口的意思就是:吃完饭,喝完酒一定要清理口腔。这是人类最早的刷牙方法,漱口。
现在大家对漱口习以为常,但古人却是无意间发现的,之后便成了习俗。所以,早在几千年前,中国古人就养成了早起、饭后、睡前漱口的好习惯。

莫高窟159窟壁画《揩齿图》(图片来自网络)
但光是漱口还不能够满足人们对口腔清洁的要求,所以除了漱口以外,还有“三种揩齿法”:用手指直接揩牙,用“揩齿巾”揩齿,“晨嚼齿木”。
其中,用手指直接揩齿是古代传统的一种刷牙方法。据文献记载,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。
“揩齿巾”就是擦牙齿的布,从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衣物账中记有“揩齿巾”来看,唐代已经普遍使用揩齿巾刷牙。

但其中沿用演变到现代牙刷的,就是第三种方法“晨嚼齿木”。
牙刷工具从天然变人工,不光能用,还得好看。
“晨嚼齿木”意思是使用柳树枝来揩牙。所谓柳枝揩牙,就是取出一段浸泡在水中的柳枝,把一端咬平,由于柳枝的纤维较粗,新鲜枝条被咬软之后,植物纤维蓬散开来,咬扁后就成了土法牙刷。

纤维被咬开后的柳枝(图片来自网络)
唐代灰坑中出土过四把骨簪刷,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植毛牙刷,洁齿功效强于一般的漱口或柳枝。

唐代骨质植毛簪刷(图片来自网络)
在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后,古人开始对牙刷的美感提出要求。宋代,在刷牙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后。其牙刷制作的外形各异,牙刷刷柄大多有牌九图案装饰,其中还出现了通体染色的装饰。

北宋虎骨牙刷(图片来自网络)
牙刷到了明代,设计逐步摆脱了簪形的局限,装饰也由原来抽象的纹饰向具象的形体转化,每支造型都十分精美。可能人们当时在想,把牙刷做得好看些,大家也就喜欢上刷牙了。
牙刷开始从简洁实用向工艺美学转化,这些牙刷不仅提高了古人口腔卫生的水平,也用美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古人的文化品位。

明代各异珊瑚质刷(图片来自网络)
古代牙粉或许比牙膏更健康,清洁还养生的神仙物件儿。
早在6世纪的南朝梁,就有一种名为”口齿乌髭“的东西,是由皂角、荷叶、青盐等各种药物研熬而成的。对牙齿口腔有增白留香、消炎镇痛的作用,还可乌发美容。
“口齿乌髭”堪称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药物牙膏。
到了唐代,人们开始用天麻、细辛、沉香、寒水石等研粉辅助擦齿,之后古人又逐渐在其中加入金银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藿香等清热解毒的中药,不仅能保持口腔清洁,更有治疗口腔疾病的作用。

保护牙齿真的很重要,古人在技术有限的情况下,也能开发出这么多方法。而当代人,却还在吃甜食、抽烟,晚上随便糊弄刷一刷。所以,一定要好好刷牙,不仅能吃嘛嘛香,笑起来也更好看了。

【温馨提示】牙齿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器官,牙齿矫正越早越好,廊坊圣洁口腔矫牙圆梦计划免费招募中,0元免费试戴,在这里遇见更美的自己,报名有惊喜,快行动起来吧,您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是拨打免费爱牙热线:0316—2285777进行咨询预约!

相关阅读